2021首屆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年會圓滿召開
2021年5月14-16日,2021首屆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年會在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精細化工》編輯部主辦,南京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和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承辦, 來自全國各地高校、院所及企業的三百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伍振毅主持了開幕儀式,代表主辦單位向與會的各位嘉賓蒞會交流表示了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教授對與會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喬校長表示本次年會適逢南京工業大學“科技創新月”,將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促進精細化工領域專家、學者間的聯系與交流,進一步促進精細化工行業的建設與發展。
中國化工學會副秘書長崔勝利代表中國化工學會對會議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崔副秘書長指出要加強高校科研團隊與企業市場的交流與聯系,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產業鏈,促進化工產業的結構轉型,使之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南京大學任洪強院士做了題為《新時期生態科技環保創新的幾點思考》的大會報告。他提出,建立支撐綠色發展的中國特色環保產業技術體系,構建綠色環保的中國化工生態,從而進一步促進國家生態環境的良好建設。
喬旭校長在《聚焦碳中和的化工綠色制造技術路徑》的大會報告中指出,在“碳中和”的新發展格局下,需要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堅守節能減排路徑,推動本質安全創新,把握化工減碳新機遇,為重塑化工形象、重振化工雄風賦能。
常州大學校長蔣軍成教授做了題為《化工過程本質安全化技術體系思考》的大會報告。他強調,我國化工行業呈現需求量大,但安全形勢嚴峻的態勢,因此需要追求化工過程本質安全化、化被動防護為主動預防,在工藝本質的安全評估和安全條件的設計優化中尋求突破。
本次會議設“酯化反應新工藝及過程強化”、“有機中間體新品種與新工藝”、“日用化學品新產品與新工藝”、“化工安全與風險評估”和“精細化工未來論壇”五個專題會場,圍繞二氧化碳利用、精細化工產品發展、有機合成、化工安全以及膜分離技術等領域展開研討與交流,共計32名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報告,49名專家進行了邀請報告。
在閉幕式上,大連理工大學彭孝軍院士做了題為《極紫外光刻的思考》的大會報告,他從光刻膠原理、目前產業發展現狀、所需要突破的瓶頸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講解,并呼吁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從源頭出發對光刻膠材料進行創新,真正為國家在解決光刻領域所面臨的“卡脖子”問題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大會主旨鮮明,形式內容新穎,全面展示了精細化工學科發展與技術創新最新成果,深入交流,增進合作,為“十四五”期間精細化工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動了精細化工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