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推薦4位青年學者全部入選“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2017-2019年度項目
按照“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17-2019年度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 (科協辦函學字[2017]158號)、《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實施細則》的要求,中國科協先進材料學會聯合體組織開展了候選人推薦工作。我會作為聯合體成員單位之一,通過各渠道征集申報人48位。經我會專家初評篩選,向中國科協先進材料學會聯合體推薦候選人4位。再經學會聯合體專家審查、及答辯評審會等環節,依據評審專家投票結果,我會推薦的4名候選人全部入選。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是由中國科協2015年啟動的人才支持項目,旨在幫助青年科技人才在創造力黃金時期做出突出業績,努力成長為品德優秀、專業能力出類拔萃、社會責任感強、綜合素質全面、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術技術帶頭人,成為國家主要科技領域高層次領軍人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的重要后備力量。該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對32歲以下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科技人員采用穩定支持方式,給予每位入選者連續3年、每年15萬元的支持。
入選2017-2019年度“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人才
李軍配
清華大學化工系 博士后研究員
申請人已授權9項發明專利,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5篇,申請軟件著作權2項。致力于水性功能高分子材料、治療鐵過載性疾病的鐵螯合劑開發,參與包括英國BBSRC基金、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多個重大科研項目。2015年8月,申請人作為聯合創始人發起成立啟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已完成pre-A輪融資(第三輪),累計獲得數千萬人民幣投資,致力于大分子抗菌技術產業化及推廣。
曾獲得美國“百人會英才獎”、GE Foundation TECH Award (1st place)、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安徽年度經濟人物、合肥十大創新人物等榮譽或稱號,入選香港龍傳基金“Dragon 100 2016”。
王際童
華東理工大學 副研究員
申請人致力于多孔炭材料的設計制備、產業化及其在環境能源領域的應用研究,努力為我國軍工、能源與環境治理等領域提供關鍵材料。取得如下成果:(1)研制出新型固態胺吸附劑,用于狹小空間內二氧化碳的脫除,已在軍工單位進行應用驗證試驗并列入新產品開發序列;(2)創新性制備出高強度、大粒徑、球形分級孔炭材料,用于空間站環控生保系統,現已實現工程化制備并應用到國防裝備中;(3)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油系針狀焦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電容等綜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解決了中石油以針狀焦為原料制備負極材料的技術限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基金、上海高校教師產學研踐習計劃等省部級以上項目6項,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金和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等橫向項目2項,入選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作為技術骨干參與了國防軍工、國家973計劃和多項省部級項目;發表SCI論文50余篇,其中,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在Energ. Environ. Sci.、AIChE Journal、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arbon、Chem. Eng. J.、Ind. Eng. Chem. Re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8篇;SCI 他引700余次, H 因子 16;申請發明專利7項,授權2項,申請國防專利1項,多次參加Carbon、CESEP、新型炭材料等碳材料相關國內外學術會議并作口頭報告4次。
向中華
北京化工大學 分子能源材料研發中心主任/教授
針對燃料電池應用的鉑替代催化材料開發中的兩大關鍵科學問題:j分子結構與催化性能的精準控制;k宏量制備多相反應過程的分子混合和傳質強化。在材料基因組學的指導下,采用剛性富芳環單體,通過不可逆動力學C-C偶聯,創制了四十余種新型先進多孔準有序共價有機聚合物(Covalent organic polymers: COPs)。通過分子模型化精準設計與功能化,實現了高穩定、多維、多功能新型能源材料的分子精準調控。提出了以非貴金屬基的COP模板分子調控制備高效氧還原電催化碳材料新思路,實現了氧還原電催化活性的定向調控。利用超重力過程強化技術,快速實現了COP合成中催化劑、反應單體與溶劑間的分子級均勻混合,解決了傳統合成方法相間緩慢混合與傳遞難題,宏量制備出卟啉基高效氧還原COP材料,并與上市公司中油金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工程轉化,為面向燃料電池應用的新型先進COP材料產品工程提供了科學與工程基礎。
發表SCI論文39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Chem. Eng. Sci.(2)、Angew. Chem. Int. Ed.(2)、Adv. Mater.(2)、J. Am. Chem. Soc.(1)等國際重要SCI期刊發表論文28篇,被Science等SCI他引1622次,單篇SCI他引超過50次論文11篇,5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H因子21。受邀在國際和國內大會上做報告13 次(其中國際會議5 次,國內會議8 次)申請發明專利7件。
謝小吉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 教授
申請人圍繞新型功能納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應用方面開展研究,主要成果包括:1)針對鑭系離子摻雜上轉換納米材料中存在的上轉換發光弱、激發波長和主體材料相對單一的問題,對稀土離子摻雜上轉換的發光機理進行研究,通過陽離子摻雜實現了對上轉換發光的調控和增強;通過釹離子摻雜,實現了對上轉換納米材料激發窗口的調控;設計合成了一類基于鈧的新型上轉換納米材料。通過對材料性質的調控和新材料的開發,為推動上轉換納米材料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2)利用功能納米材料的特性,發展了針對DNA、艾滋病毒核糖核酸酶H、水分子、抗癌藥物、質子電導率等目標檢測物的探針,為高靈敏度檢測及快速藥物篩選提供了簡便、快速的方法。成果刊登在Nat. Nanotech.、Nat. Mater.、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Energy等學術期刊上。申請人發表論文近40篇,被引1200 余次,其中單篇最高引用超過250次。
中國化工學會積極推進化工優秀人才的舉薦和培養, 助推科技精英脫穎而出。目前學會個人會員可以申報多項國家級獎項:
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
兩院院士候選人推薦
教育部青年科學獎
青年人才托舉
全國創新爭先獎
亞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師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