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e热视频精品首页-99re热视频在线-9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5-99re热线精品视频-99re热在线观看-99re热在线视频

中國化工學會會士風采:張來勇
發(fā)布時間:2024-06-17      來源:中國化工學會
分享:

【弘揚科學家精神: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風采錄】

【編者按】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生動展現(xiàn)化工領域科技工作者報國為民的風采,引領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化工學會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風采錄”系列活動。活動將展示化工領域優(yōu)秀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篤行不怠、科技報國、勇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的卓越風采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增強榮譽感和科技報國的使命感,形成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強大合力。

        為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培養(yǎng)造就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中國化工學會于2018年開始會士評選工作,以表彰在化工科學技術領域方面做出重大、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和成就的會員。截至目前,學會已完成六屆評審,評選出會士89名。為弘揚科學家精神、充分發(fā)揮中國化工學會會士在會員中的表率作用,中國化工學會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上開設“會士風采”欄目,邀請部分會士作為首批宣傳對象展示風采,并以科普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其研究領域,向公眾宣傳普及化工知識、展示化工在科技強國中所做的貢獻。敬請關注!

 

中國化工學會會士風采:張來勇

一、 張來勇個人簡歷

        張來勇,現(xiàn)任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

        長期從事乙烯、煤化工等技術開發(fā)、成果轉化及工業(yè)應用工作,主持完成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技術創(chuàng)新及產業(yè)化、首套大型乙烯成套技術、百萬噸級乙烷制乙烯成套技術、大型氮肥成套技術等15項國家和中國石油集團重大科技專項攻關及重大工程建設任務,創(chuàng)新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已應用于30多個項目,為提升我國重要化工原料乙烯自給率、國家能源及糧食安全自主保障能力做出重大貢獻。

        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榮獲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杰出工程師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中國化工學會會士等榮譽,任中國石油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科學技術協(xié)會委員、并擔任中國勘察設計協(xié)會總承包分會副會長、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協(xié)會副理事長等。       

二、研究領域介紹

1. 乙烯及相關技術

        對大眾來說,乙烯是一個說不大清楚的專業(yè)詞匯。其實,這種由2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組成的化合物,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是世界上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有機基礎化工原料之一,被稱為石化工業(yè)的“面粉”。乙烯產能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標志。作為生產乙烯的“磨面機”,乙烯裝置通常被稱為“石化之母”。把黑黑的石油煉制產品送入這臺巨無霸“磨面機”,生產出來的就是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無色的重要工業(yè)原料。我們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塑料、橡膠、建材、農業(yè)、交通、航空航天工業(yè)及軍工用的大部分化工材料,都是由這些原料加工而成。

        2008年,中國石油決定設立“大型乙烯裝置工業(yè)化成套技術開發(fā)”重大科技專項(即“大乙烯一期”),實施乙烯技術國產化。2012年10月,采用攻關技術建設的大慶石化60萬噸/年乙烯裝置一次開車成功,標志著我國終于成為世界上第4個掌握乙烯技術的國家。2017年,中國石油啟動大型乙烯關鍵技術升級與工業(yè)應用(即“大乙烯二期”),在“大乙烯一期”成果的基礎上,“大乙烯二期”以原料多元化、裝置大型化、節(jié)能綠色化等為方向,推動技術迭代、成果創(chuàng)新和功能升級,實現(xiàn)了中國石油乙烯技術“從有到強”的跨越。2023年,采用“大乙烯二期”技術成果建成的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廣東石化120萬噸/年乙烯裝置是我們的另一杰作。該裝置一年生產的乙烯可加工制成2億畝農田所需的地膜材料,生產的丙烯如果制作成2寸管材可繞地球18圈,生產的丁二烯則可制成5300萬個家用車輪胎。

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項目乙烯裝置

 

2. 氮肥及相關技術

        氮,是富含于空氣中的元素,同時也是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命活動的基礎。當作物缺氮時,葉片會變得又薄又小,根部變得細小,花、果、穗生育遲緩,種子少而小。氮氣與氫氣在一定反應條件下合成為氨,再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尿素,也就是氮肥。氮肥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元素營養(yǎng)的單元肥料,是世界化肥生產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種,生產氮肥是實現(xiàn)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保障。上世紀以來,我國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大型氮肥技術均由國外引進,為實現(xiàn)科技自立自強,2009年中國石油設立重大科技專項,張來勇及團隊聯(lián)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裝備制造企業(yè),成功開發(fā)出我國首套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大型氮肥工業(yè)化成套技術(以下簡稱“大氮肥”),在寧夏石化、緬甸石化、國能寧煤等國內外4套裝置成功應用,單項技術在20余家企業(yè)應用,成功帶動我國化肥及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及技術和裝備出口。

        大氮肥技術對推動國家產業(yè)升級及裝備制造業(yè)技術進步起到重大的作用,有力支撐了國家綠色化工低碳轉型任務,也為我國糧食“二十連豐”做出了積極貢獻。

        與氮肥技術緊密相關的液氨儲氫技術正處于迅速發(fā)展階段,相同體積的液氨比液氫多約60%的氫,與氫的液化溫度需要降至-253℃相比,氨的液化溫度只有-33℃,非常容易液化,能在常溫下被液化,以氨的形式運載氫氣會有極大的優(yōu)勢,經濟性優(yōu)勢凸顯,因此以氨儲氫、供氫、代氫是氫能的發(fā)展趨勢之一。此外氨還是一種零碳燃料,它和氧氣燃燒反應產物為水和氮氣,是理想的無碳燃料。

 

3. 煤制油及相關技術

        煤炭,除了作為燃料,還可以通過化學加工過程轉化為與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汽油、柴油、以及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依存就代表了不確定性。為了國家能源安全,必須在以石油為原料的同時,“另辟蹊徑”的開展其他原料制化工品技術開發(fā)和工程化應用。我國富煤的資源稟賦就決定了煤炭占國家一次能源產量的90%以上,煤炭液化作為一種先進潔凈煤技術,自然成為我國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的新道路。張來勇及其團隊歷經多年攻堅克難和創(chuàng)新研發(fā),在大型單噴嘴干煤粉氣化、煤間接液化工程放大等關鍵技術、重大裝備及材料方面實現(xiàn)重大突破,開發(fā)形成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大型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

 

三、事跡和故事分享

1. 國產大乙烯共成長

        在張來勇的職業(yè)生涯中,他和他的團隊在一起完成了很多挑戰(zhàn),他和團隊也獲得同行的贊許和大大小小各項榮譽,但他把這些稱贊和榮譽歸結為“時代造就的幸運”,他謙虛的說:“與化工打了快40年交道,現(xiàn)在看只能說是做到了說‘化’算‘化’。”

       1988年,從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的張來勇入職寰球公司,剛入職的他經常聽到前輩們談到開發(fā)這一石化關鍵技術的事,那時候我國乙烯技研發(fā)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大型乙烯成套技術國產化始終沒有突破,這在當時是我國石化工藝技術開發(fā)人員的一塊“心病”,張來勇立志要努力實現(xiàn)大型乙烯成套技術國產化,他將“中國人要有自己的乙烯生產技術!”這句話寫在了自己工作筆記本上。

        1990年,張來勇作為第一批聯(lián)合工作和培養(yǎng)人員被派往意大利,去熟悉國際上的工作方式,包括設計理念。在意大利的一年半時間,國際上先進的工作方式、設計理念為他打開了一扇窗,同時也讓青年工程師受到強烈的震撼,不服輸?shù)膭蓬^更是激發(fā)著他暗自用功、工程報國的信念。每每回憶那段歲月,張來勇總是動情的說:“那種差距是巨大的,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降維打擊,但也是動力,身處異國他鄉(xiāng),才真的對過去那些留洋科學家、工程師的心情和干勁感同身受”。回國之后,張來勇在黃文等老一代寰球乙烯人的帶領下,開始摸索研究,從機理探究、工藝技術研發(fā)、關鍵裝備國產化等,持續(xù)突破,一步步踏出了自有大型乙烯成套技術的光輝征程。

        時間來到2008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乙烯消費國,但當量自給率僅為38%,且國內乙烯生產依然全部采用引進技術,實施乙烯技術國產化刻不容緩。終于,經反復論證后,2008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設立“大型乙烯裝置工業(yè)化成套技術開發(fā)”(即“大乙烯一期”)重大科技專項,由寰球公司作為牽頭單位,以大慶石化公司新建60萬噸/年乙烯裝置為依托,對乙烯成套技術和關鍵設備的國產化進行攻關,實施乙烯技術國產化,該項目也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時任寰球公司總工程師的張來勇接過重擔,擔任項目長,帶領公司技術專家和研發(fā)團隊投入到乙烯國產化的攻堅戰(zhàn)中。

        那段時間,張來勇帶著大家一門心思撲在研發(fā)上,“只要不投入生產,就不能松勁兒”,一干就是五年多,團隊成功完成了“百萬噸級乙烯成套工藝技術、關鍵裝備研發(fā)及示范應用”和中國石油重大科技專項“大型乙烯裝置工業(yè)化成套技術開發(fā)”的攻關。2012年10月5日,首套采用自主成套技術建設的大慶乙烯裝置一次投產成功,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且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大型乙烯成套技術實現(xiàn)了從0到1的突破,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乙烯技術的國家。

        面對全球乙烯行業(yè)呈現(xiàn)裂解原料輕質化、多元化,裝置規(guī)模大型化的新發(fā)展格局,2017年,中國石油設立“大乙烯二期”重大科技專項,依舊由寰球公司擔綱、張來勇任項目長。張來勇和團隊持續(xù)深耕自有技術,攻克百萬噸級乙烷裂解制乙烯成套技術,形成了裂解技術、分離工藝及工程化技術、系列催化劑技術、裂解產物預測與運行優(yōu)化技術四大系列44項成果,乙烷裂解制乙烯的綜合收率高達83%,噸乙烯綜合能耗低于320千克標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乙烯技術跨入2.0時代。2021年8月,應用該技術的長慶、塔里木兩個乙烷制乙烯國家示范工程先后成功投產;2023年2月12日,基于大乙烯二期成果建設的廣東石化120萬噸/年乙烯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張來勇(前排中間)在項目現(xiàn)場檢查指導

張來勇在蘭州石化長慶乙烷制乙烯項目中交儀式發(fā)言

 

2. 提升國家能源安全自主保障能力

        2010年,面對國家戰(zhàn)略需求,張來勇積極投身“年產400萬噸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chuàng)新開發(fā)及產業(yè)化”重大項目(簡稱400萬噸煤制油項目),擔任設計總負責人,主持技術工程化和設計工作。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國能集團寧夏煤業(yè)集團4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建設現(xiàn)場時,向全國發(fā)出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這對正在攻堅400萬噸煤制油項目的張來勇及團隊來說,給予了強大動力。最終,經過近6年創(chuàng)新研究和協(xié)同攻關,他帶領團隊與合作伙伴一起完成了煤制油技術創(chuàng)新及工業(yè)應用工作,突破了工程技術放大、系統(tǒng)集成和優(yōu)化等關鍵工程建設難題,解決了煤化工產業(yè)污水規(guī)模化處理難、水耗大的瓶頸;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同年12月28日,煤制油項目產油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賀信指出,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fā)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成果。

 

3. 躬身入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合成氨是做氮肥的必要原材料。天然氣制合成氨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的技術之一,占合成氨生產的79%,相比國內較多采用的煤制合成氨方式,CO2排放可以減少51%,達到2.16噸/噸氨。我國的天然氣制合成氨技術上一直受制于人,多年來一直依賴進口。

        2010年,在中國石油“大型氮肥工業(yè)化成套技術開發(fā)”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下,張來勇與團隊一起鉆研方案,在能耗上精益求精,在參數(shù)上不斷優(yōu)化,在流程上大膽創(chuàng)新。張來勇說:“自主合成氨技術要對標國際先進,必須抓好每一個細節(jié),不放過任何一個降低能耗的辦法。”合成氨弛放氣回收過程將影響到原料消耗、氫氮比調節(jié)和合成氨全系統(tǒng)協(xié)同。研發(fā)團隊深入調研了國內外包括膜分離、變壓吸附、深冷分離等可以實現(xiàn)氫氣回收的技術,并將每種技術分別與合成氨整體流程相結合進行迭代優(yōu)化計算。經過反復討論,選擇了膜分離法的氫回收系統(tǒng)和氨回收系統(tǒng),最大程度減少原料消耗。2018年,重大科技專項的依托工程寧夏石化年產45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項目成功開車運行,標定期間合成氨裝置綜合能耗達到30.17GJ/噸氨,經中國石油集團組織的鑒定,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為以化肥起家的國內第一家化工設計院,大氮肥國產化之路,就是張來勇及團隊堅實踐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的初心和使命。

 

4. 綠色低碳向未來

        隨著黨和國家對世界作出的“雙碳”目標莊嚴承諾,對大乙烯、煤制油、大氮肥技術來說,實現(xiàn)綠色低碳發(fā)展是躲不開、繞不過去的問題,這為張來勇與團隊提出了新的課題、新的挑戰(zhàn),更是新的機遇。

張來勇(前排中間)與團隊一起討論方案

       “一套乙烯裝置的能量消耗約有3/4發(fā)生在裂解爐。過去乙烯裂解用烴類燃料,現(xiàn)在我們正在開展用綠電加熱裂解的研究,采用綠電加熱裂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為零,減碳潛力巨大。”張來勇如是說。

        “這是我們未來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要去解決的問題,也是大乙烯三期攻關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張來勇正在牽頭開展石化節(jié)能和綠色減碳、化工新材料技術的開發(fā)工作,并指導開展氫能的制、儲、運、用技術開發(fā)。征途漫漫,他還未停下腳步,在堅守中時刻洞察前路,為綠色煉化“計深遠”。

         就像國家工程師的頒獎宣傳報道里說的一樣。卓越工程師之“卓越”,代表的不只是我國工程技術領域“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實力,還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心懷“國之大者”的站位。

        站在新起點,張來勇和團隊錨定新的目標,整裝再出發(fā)。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