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re热视频精品首页-99re热视频在线-9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5-99re热线精品视频-99re热在线观看-99re热在线视频

國際化學工程師獎
2025年度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頒獎儀式舉行
發布時間:2025-08-25      
分享:


816日,由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學會GACCE設立的“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獎”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辦的“國際化學工程前沿論壇暨第十七屆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學會年會”上舉行了頒獎儀式。該獎項由中國化工學會和全球華人化工學者學會共同評選,任其龍院士和祝京旭院士分別代表兩個學會為獲獎人頒獎。本屆獲獎者為美國陶氏化學陳雪教授、北京化工大學羅勇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正金教授。


 

(圖為任其龍和祝京旭給獲獎人授獎。陳雪、楊正金現場參加,羅勇線上參加)

 

陳雪女,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研發專家2006年畢業于天津大學,獲化學工程與工藝和英語雙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并同時獲得三個碩士學位:化學工程、制藥工程與統計學。目前擔任美國化學工程師會可持續工程論壇(AIChE: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Forum)副主席,美國化學工程師會過程開發部(AIChE: Process Development Division)財政秘書,美國化學會科學委員會成員 (ACS: Committee of Science),女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Women Engineers)獎項委員會成員。2023年組織國際可持續科學與工程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ustainability Science Engineering),并將于2025年秋季組織美國化學會科學委員會清潔能源創新會議。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ACS Catal.》等期刊上已發表30余篇論文;同時,擁有652項全球專利申請(179項獲批)和142項美國專利申請(31項獲批)。陳雪已產業化20余項創新產品,其成果涵蓋多個領域并獲得11項國際創新大獎,包括2014年和2021R&D 100 Award ,2023BIG年度產品獎,2024全球愛迪生發明獎,2024BIG創新獎等。個人所獲榮譽包括2018年獲美國化學學會女科學家新星獎及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高分子新興領袖獎,2019年獲年美國亞洲人科學家工程師協會(SASE)成就獎,2020年全球女工程師協會(SWE)新興領袖獎,2021年美國化學學會有機化學青年研究獎, 2022年全球華人化學工程師全球杰出女性科學家, 2023年美國化學學會有機化學中期研究者獎及全球女工程師協會杰出專利獎, 2024年可持續工程論壇實踐獎和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流程開發實踐獎等,并受邀參加美國國家工程院中美前沿研討會,2025年獲IUPAC青年觀察員獎及參與世界化學大會前沿項目,并受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邀請,參加美國非洲前沿研討會。

 

羅勇,男,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導,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20年)。2008年在北京化工大學獲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士學位;2013年在北京化工大學獲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學位,其中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國家公派至美國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聯合培養學習。2013年7月留校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重力過程強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中石油、國際合作等項目30余項;發表期刊論文1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0余件。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1,2024年)、中國化工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1,2019年)、第15屆國際氣液和氣液固反應器工程大會“青年研究者獎(Young Researcher Award)”(2022年)、中國化工學會侯德榜科學技術獎青年獎(2020年)等。兼任中國化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工學會化工過程強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第2屆/第3屆國際化工過程強化大會(IPIC 2/IPIC 3)科學委員會委員、第27屆國際化學反應工程研討會(ISCRE 27)科學委員會委員等。

 

楊正金,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清華大學博士;2014-2017年先后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佛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201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青項目資助。主要從事離子膜設計制備及應用研究,提出離子傳輸通道的空間尺度以及離子與膜材料的相互作用是創制高性能離子膜的關鍵,創制了系列自具微孔離子膜、微孔框架離子膜等,發現了離子限域傳遞效應,首次實現了近無摩擦離子傳導;實現了自具微孔離子膜的產業化及在水系有機液流電池中的示范應用。5年,以第一/(共)通訊作者在Nature、PNA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IChE J.等期刊上發表論文45篇曾獲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中國科大杰出研究校長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青年、中國化工學會基礎研究成果二等獎(1/4)、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2/9)、中國膜行業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擔任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期刊青年編委,是中國化工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國膜工業協會新能源膜專委會副主任。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