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場集錦】第30分會場:綠色能源與環境工程分論壇成功舉辦
2025年7月14-18日,全球化工領域的學術盛會——第12屆世界化學工程大會暨第21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作為大會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河南大學聯合承辦的“綠色能源與環境工程”國際論壇(第30分會場)于7月15日成功舉辦。

會場情況
本論壇匯聚全球頂尖學者,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河南大學校長張鎖江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銅文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共同擔任中方主席,英國伯明翰大學丁玉龍院士、法國洛林大學胡國華院士擔任外方主席,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何宏艷研究員擔任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黃玉紅研究員和王昊副研究員擔任聯絡人,共同組建了高規格的學術研討團隊。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張延強研究員致歡迎辭時強調:“綠色能源與環境工程不僅是技術領域,更是關乎人類命運的必然選擇。推動清潔能源轉型、實現工業脫碳、構建循環經濟,對于緩解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系統和促進全球公平具有決定性意義”。他特別感謝與會專家在催化科學、碳捕集、廢物增值利用和可持續過程工程等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正是諸位的不懈探索,為全球綠色轉型鋪平了道路”。他同時宣布成立國際綠色技術聯盟(IGTA)這一重要倡議,號召全球學者攜手共繪綠色發展新藍圖。

張延強研究員致辭
論壇學術盛宴精彩紛呈,法國洛林大學胡國華院士、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Sandra Kentish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Tan Swee Ching教授、俄羅斯科學院Anton Lvovich Maximov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銅文教授、北京大學郭少軍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張海濤研究員等國際知名專家先后作主旨報告。論壇圍繞人工智能賦能科研、綠色催化、氫能與燃料電池、CO2轉化、生物質能源、可持續材料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此外,來自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新加坡、西班牙、泰國、伊朗、菲律賓等國的學者也展示了本土化綠色技術方案,彰顯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會場瞬間
本次論壇充分彰顯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為中外學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通過深度思想碰撞與跨界對話,不僅促進了前沿技術交流,更催生了多項國際合作意向,為全球化工行業綠色轉型注入了新動能,對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照片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