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會場集錦】第20分會場:炭質新材料制備理論及應用成功舉辦分會場
7月16日,由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與北京化工大學聯合承辦的“炭質新材料制備理論及應用”分會成功舉辦。本分會由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長葛少輝、日本東北大學教授Rikizo Hatakeyama擔任主席,北京化工大學邱介山教授和石化院重油加工研究所所長王路海擔任執行主席,日本工程院院士、早稻田大學Suguru Noda教授,中國石油煉化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宮超應邀出席。韓國忠南大學Young-Seak Lee教授、青島科技大學吳明鉑教授、北京化工大學宋懷河教授共同主持,來自7個國家150位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參加會議,圍繞領域關鍵科學問題,交流炭質新材料的制備與應用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探究炭質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會場全景
葛少輝代表組委會及主辦單位,向出席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她在致辭中指出,當前能源轉型與材料迭代加速推進,人類社會由“硅時代”邁向“碳時代”。碳作為生命基礎元素,正以石墨烯、碳納米管、多孔碳等形態拓展著材料科學的邊界,碳基材料在前沿基礎研究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舉足輕重—光伏面板、風電葉輪、鋰電負極等功能碳材料為綠色能源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展望未來,跨界融合將加速材料迭代:人工智能賦能材料高通量篩選,量子計算模擬碳原子自組裝,“計算+實驗”雙輪驅動正將新材料研發周期從十年縮短至數月,這一進步離不開全球學者與產業同仁的共同推動。她希望通過本次大會,與會專家學者深入交流,共迎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大會主席葛少輝主旨發言

大會主席合影
本次論壇邀請了清華大學教授魏飛、天津大學教授楊全紅、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首席專家龐偉偉、中國石油日本新材料研究院Norio Tomotsu、韓國忠南大學Young-Seak Lee、俄羅斯烏法化學研究所Rida Gallyamova、安徽工業大學教授何孝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李永峰、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宋懷河、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吳明鉑、中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宋永一、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楊琪、江蘇賽瑞邁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躍生、北京戴納實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遲海鵬來自學術界、產業界的14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主旨報告和邀請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炭質新材料制備及其在能源、化工領域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業轉化等多方面內容,從關鍵科學問題出發,提出了炭質新材料制備和應用的關鍵路徑、技術舉措、政策建議。
交流互動
當天晚上,分會場舉行總結交流,并為表現出色的青年學者頒發最佳報告獎和最佳墻報獎。Rikizo Hatakeyama 教授在閉幕致辭中,再次向與會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充分肯定了該院在石油基碳材料領域取得的豐碩研究成果。作為分會的延申,分會還組織了產業對接座談,特邀楊全紅教授赴石油化工研究院開展深入的專題交流。

楊全紅教授赴石化院開展技術交流
本次會議匯聚了碳材料領域學術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在傳統石油石化行業面臨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炭質新材料制備理論及應用”會議的召開恰逢其時。依托石油資源的富碳稟賦與碳基材料的功能結構優勢,開發碳纖維、石墨烯、多孔碳等高性能材料,既能降低對傳統石油產品的依賴,又能推動行業向高端新材料制造領域轉型;通過強化產業協作與跨界融合,促進石油化工企業與碳材料研發機構深度聯動,合力開發高附加值碳質材料,可進一步增強行業核心競爭力。此外,會議搭建起傳統領域與新興產業的對話平臺,為石油化工與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的跨行業、跨學科協同發展提供了助力,同時呼吁各界共同擁抱能源革命與科技革命浪潮,為行業轉型注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持久的動力。
此次石化院牽頭承辦“炭質新材料制備理論及應用”分會場,得到了中國化工學會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以此為契機,石化院碳材料研發團隊將進一步擴大交流合作,提升研發質量與速度,共同譜寫石油基碳材料發展的新篇章。

分會場主席及籌備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