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安全科普基地
一、科普基地介紹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安全科普基地以大連理工大學一級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和化學工程與技術為依托,整合“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消防與應急救援國家工程實驗室”、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石油化工爆炸機理與安全泄放技術科技研發平臺”和現有的化工安全與應急處置技術相關人才和實驗條件,組建一支穩定的包含教師和學生的化工安全科普志愿者團隊。
二、主要科普資源
1. 石油化工爆炸機理與安全泄放技術科技研發平臺
2015年,實驗室獲原國家安監總局批準建設“石油化工爆炸與安全泄放科技研發平臺”。平臺研究方向包含化工介質(可燃氣體、粉塵、沸騰液體擴展蒸汽)的爆炸機理與防治、石化工藝風險評估與防控、過程裝備可靠性與安全檢測、熱工轉換轉杯與安全保障和化工設備超壓泄放裝置設計。目前,平臺自主研發的泄爆技術及產品已實現大規模產業化,還為我國神舟飛船返回艙性能測試及航空發動機高空臺建設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提供核心技術服務。
平臺可科普化工介質爆炸的條件、爆炸的危害、爆破片的結構、工作原理、泄爆抑爆技術;科普化工工藝風險評價的方法以及本質安全設計;科普裝備“帶病”工作的危害、裝備安全評價方法等。
2. 消防與應急救援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
消防安全部分主要建設火災監測預報警、電氣火災防控、智慧消防服務支撐等研發平臺;滅火與應急救援部分主要建設滅火與應急救援裝備、消防機器人與特種裝備、滅火救援模擬訓練等研發平臺。
平臺可向群眾科普燃燒爆炸的條件和機理、火焰傳播規律;科普科學防火、滅火方法和滅火原理;科普滅火劑的分類和科學使用方法等。
3. 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
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有太陽能燃料及太陽能電池平臺、精細化工綠色合成與催化平臺、精細化工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工程平臺。研究方向包括燃料及其光化學、精細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清潔制備技術。研發的數碼打印染料已占全球通用墨盒的20%,光分解水制氫和生態紡織染料研究,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研制的可溶耐高溫樹脂是航空航天不可或缺的材料;水下聲吶吸收材料、雷達隱身材料、環保輪胎等都具有領先水平。開發的膜技術為石油尾氣回收、消除“點天燈”、減少污染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精細化工過程的綠色化和安全性評價和設計等特色領域也獲得突破性成果。
平臺可向科技工作者科普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儲存、運輸和使用注意事項;科普反應失控發生的條件和機理、本質安全化工工藝設計方法和單元操作過程存在的安全隱患;科普化工安全生產新技術和新型設備等。